Monday, July 28, 2008

大皇宫

吃饱饱。。就往对面的大皇宫出发。。我觉得我们几乎绕了整个白色的围墙才到门口。。这里有很多当地的和外地的游客。250baht包括进入大皇宫和博物馆的入门票。。还好博物馆里有冷气。里面都是摆设了金/银器,贵族的发/首饰,古时的钱币等。。

最让我有印象的是青色的玉佛。原来泰国有三个季。热季,雨季和冷季。

每个季节,国王就会亲自为玉佛更换带票不同季的金锦衣。。

四月是热季,所以锦衣就在玉佛的身上咯。。怪不得那么热阿。

大皇宫的册子共有几种语言让你参考,没有导游,就靠自己咯。。


天空的云是少得可怜,我们只好在亭子休息了约20分钟才舍得走动。。
来到这里。。之前的wat po的金可真是大巫见小巫。。

这里的建筑物都是镶金镶宝石的,还有不同的绘画。。他们的国王已搬到别处去。。而这个地方就开放给公众参观。
大而华丽,金光闪闪的佛殿,气派的官邸,炎热的天气,独特的雕刻。。这就是我对大皇宫的印象了。


举世闻名的大皇宫紧邻着湄南河,是曼谷市中心内一处大规模的古建筑群(计28座),总面积二十一万八千四百平方米。她是仿照故都大城的旧皇宫建造的,经历代君王不断扩建,终于建成现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大皇宫建筑群。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王宫之一,是历代王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宫。曼谷王朝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皇宫内。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拉玛九世便搬至大皇宫东面新建的集拉达宫居住。现在,大皇宫除了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和活动外,平时对外开放,成为泰国著名的游览场所。大皇宫汇集了泰国建筑、绘画、雕刻和装潢艺术的精萃,其风格具有鲜明的暹罗建筑艺术特点,深受各国游人的赞赏,被称为 “泰国艺术大全”。大皇宫内有四座宏伟建筑,分别是节基宫(Hakri Maha Prasad)、律实宫(Dusit Maha Prasad)、阿玛林宫(Amarin Winitchai Hall)和玉佛寺(Wat Phra Kaeo)。 走进大皇宫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茵的大片草地和姿态各异的古树,草坪周围栽有一些菩提树和其它热带树木。大皇宫的佛塔式的尖顶直插云宵,鱼鳞状的玻璃瓦在阳光照射下,灿烂辉煌。
走进第二道门,一座雄伟而瑰丽的三层建筑物展现在眼前,这是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主殿——节基宫。它是拉玛五世王在1876年开始建造的。“节基”含有“神盘”、“帝王”的意思,也是拉玛王朝的正称。节基宫的特点就是它的基本结构属於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艺术,而上边三个方形尖顶的殿顶,却是泰国式屋顶。节基宫的西面是律实宫。这是大皇宫内最先建造的皇殿,而且是一座泰国传统建筑。律实宫里有拉玛一世王时代制造的御座和御床,被列为拉玛王朝第一流的艺术品。现在,律实宫主要作为国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举行丧礼的地方。
节基宫的东面是阿玛林宫,它由三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即:阿玛灵达谒见厅,宫廷的昭见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拍沙厅,君王的加冕礼在这里举行,里面有加冕坐的椅子;卡拉玛地彼曼殿,该建筑物曾是拉玛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后成为君主们加冕后的官方住宅。
大皇宫里另有一座西式建筑,称为“武隆碧曼宫”(Boromphiman Hall),是拉玛五世王在1909年给太子建造的。现在这里作为国家元首级国宾和皇室贵族的迎宾馆。因为属於内廷地方,一般不开放参观。
大皇宫四周有高大的白色宫墙,间有堡垒、宫门和宫殿。宫前有个椭圆形广场是王家田广场,曾被作为御用广场,现今每逢春耕节和泰国新年,国王都在这里主持庆祝仪式。广场的周围是主要大学、政府办公室、泰国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剧院、国家艺术馆和曼谷守护神寺等。
大皇宫内的一些其它建筑,现在是国家部分机关的办公场所,如国家财政稽查委员会办公大楼、财政部办公大楼等,都是欧式建筑,建于拉玛五世时期


资料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096613.html
曼谷国家博物院 Na Phrat That Road
同样的利用我们最原始的交通工具。。双腿往这个目的地出发。。我想这个地方并不是有许多的外国游客知道。。外国人寥寥无几。。里面挤满了当地的大学生。。好像是要赶报告什么的。。偷偷地瞄了几眼。。都是泰文。。算了。。
入门费便宜=40baht。。
比起大皇宫,我们觉得这里的比较有多的东西可以看。里面总共有24个参观点。。从皇室的历史,画展,瓷器,旧时武器,到葬礼的仪式都在不同的地点展出。。里面也重点介绍了皇族的贡献。。我想他们十分敬重国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真的是有实力而且照顾人民的王。。他们研发了很多有机产品,同时也在种植稻米上花了很多精力与时间。。泰国香米使他们的心血叭。。不自然的比较起我们国家的苏丹了。。唉,心照不宣啦
帖士1:记得要穿长裤/裙和有袖衣。。不然就要麻烦在入口处借他们土土的衣服,裙子了。。拍照就不好看咯。。虽然很热就忍一忍吧。
帖士2:有兴趣历史的人去博物馆叭。你会发现到与马来西亚有很多相似

No comments: